印度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了。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4年印度经济的增长率预计为7%,较2023年降低1.2个百分点,2025年预计为6.5%,呈现递减态势。
IMF认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印度国内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也表示,地缘政治风险、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对供应链的担忧依然存在。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一直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印度总理莫迪此前还信心满满地表示,印度很快就将超德赶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如今地表上只剩下米高的一段树桩,粗的惊人,而那仅有的一条柳枝如绿霞神链般,光晕弥漫,笼罩与守护住了整个村子,令这片栖居地朦朦胧胧,犹若一片仙乡,在这大荒中显得很神秘。
但按照目前的速度,印度想成为世界第三,可能还要晚一些才能实现。
经济结构失衡了?
自2021年以来,印度就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平均增速保持在6.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近了,这是一个拥有人形的生物,直立行走,庞大的惊人,身高比肩山岳,浑身没有毛发,通体密布着金色的鳞片,熠熠生辉。
但强劲的整体经济表现背后,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印度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倾斜。
目(mu)前(qian)印(yin)度(du)的(de)经(jing)济(ji)主(zhu)要(yao)靠(kao)投(tou)资(zi)拉(la)动(dong)其(qi)年(nian)度(du)投(tou)资(zi)占(zhan)G(G)D(D)P(P)比(bi)重(zhong)从(cong)疫(yi)情(qing)前(qian)的(de)3(3)1(1)6(6)上(shang)升(sheng)到(dao)2(2)02(2)3(3)年(nian)的(de)3(3)3(3)7(7)特(te)别(bie)是(shi)印(yin)度(du)政(zheng)府(fu)积(ji)极(ji)推(tui)动(dong)基(ji)础(chu)设(she)施(shi)投(tou)资(zi)抵(di)消(xiao)了(le)私(si)人(ren)消(xiao)费(fei)政(zheng)府(fu)消(xiao)费(fei)惨(can)淡(dan)增(zeng)长(chang)和(he)外(wai)部(bu)需(xu)求(qiu)放(fang)缓(huan)的(de)拖(tuo)累(lei)
当然,印度的“传统技能”——服务业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24财年增长7.6%,非常有竞争力。但农业却持续疲软,2024财年增速仅为2.1%。
《纽约时报》认为,尽管印度政府对机场、桥梁、道路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随处可见,但印度私营部门的投资并没有跟上,企业对新机器和新工厂等未来业务的投入不见起色。这类投资在印度经济中的占比在萎缩。
“要加速信心的增长,仅靠公共投资是不够的,”世界银行负责印度的主管奥古斯特认为,印度显然需要更深入的改革,来促进私营部门投资。
△图源:印度总理莫迪个人社交媒体
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2024年,印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受到双重挤压。劳动力市场的困境和实际收入增长乏力,将加重疫情期间积累的借款偿债成本负担。该机构认为,印度经济增速放缓无可避免,若想改善,印度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改革,并创造适当的就业机会。
IMF则指出,2024年,印度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尽管在国内有一些政策利好,但印度政府的政策落实、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其国内市场的反应,都会对印度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制造业依然是个问题
至于莫迪心心念念的制造业,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过去十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大张旗鼓发展制造业,但直到现在,其制造业不仅没达到目标,部分数据甚至还在倒退。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占GDP比例不增反降,已从十多年前的18.3%下降到了如今的14.72%。相比之下,越南制造业占GDP比例已经超过25%。放眼全球,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印度所占份额不到2%。
莫迪政府曾寄望于效仿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通过吸引充足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的枢纽。
△印度工厂 图源:社交媒体
但数据显示,近年来印度吸引外资的能力实际上正在下降。
来自印度央行(印度储备银行,RBI)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2023-24财年前10个月(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印度的FDI为255.3亿美元,流出量为101.1亿美元。去年同期的流入为367.5亿美元,流出为117.5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流入印度的FDI减少了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30.53%。
印度方面将数据下跌的原因归咎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
一些观点并不这么看。牛津经济研究院认为,印度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增长同步,这使得国内的附加值微乎其微,印度至今仍未能吸引到更多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印度制造的问题也反映在贸易数据上。
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智库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印度对外贸易回顾》显示,2024年上半年,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仍然高达416亿美元。原因不少,其中包括印度在某些关键产业上对中国的依赖度仍然高,而其自身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
巴黎政治学院学者克里斯托弗认为,如果印度工业无法助推出口增长,那么该国的贸易赤字将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对华贸易方面。
印度经济学阿尔温德也指出:“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不发展出口型制造业的情况下,从发展中经济蜕变为中高收入经济。印度也不例外”。
2014年,莫迪上任后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
如今,这个目标的期限已调整到2025年,按照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留给莫迪的时间并不多了。
莫迪的三步走目标
印度依然充满自信与野心。
按照莫迪先前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2025年印度将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达到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203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至2047年国家独立100周年时,印度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2023年访美期间,莫迪还在美国国会上表达了对印度经济的乐观态度,并宣布印度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
△G20峰会上与卢拉拥抱的莫迪。(图源:莫迪本人社交媒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曾乐观地估算,印度有望在2027年超过日本和德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在乐观的预测后面,不少质疑的声音。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印度若想达到这种飞跃,需要每年至少接近8%或9%的持续增长。
而现在,尽管印度近几年经济增速维持在6%-7%的高水平,但这样的增速还不够,与东亚国家相比也有差距——要知道,大部分经济起飞的东亚国家,在高速发展期间都有超过10%的增速。
如(ru)果(guo)按(an)类(lei)似(si)高(gao)增(zeng)长(chang)时(shi)期(qi)大(da)型(xing)新(xin)兴(xing)经(jing)济(ji)体(ti)的(de)增(zeng)长(chang)标(biao)准(zhun)来(lai)看(kan)印(yin)度(du)还(hai)必(bi)须(xu)切(qie)实(shi)创(chuang)造(zao)大(da)量(liang)就(jiu)业(ye)机(ji)会(hui)才(cai)能(neng)维(wei)持(chi)经(jing)济(ji)增(zeng)速(su)实(shi)现(xian)真(zhen)正(zheng)繁(fan)荣(rong)“收心”负责督促与指导孩子练功的中年男子大声喊道。
眼下,尽管印度经济增速看似较高,但其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增长也没有发生在合适的部门,不足以创造足够好的就业机会,来支持每年劳动力市场新增1000万个岗位的就业需求。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显示,高速发展的印度,失业率也在升高,去年末甚至达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世界银行也警告,再不把握机会,印度就要浪费人口红利了。
“印度的人口红利期还将持续30年,这似乎并不长。如果按照过往的改革和增长速度,印度可能在还未达到跟中国相当的收入水平之前(更不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就直接进入老龄化阶段。”《日本经济新闻》的专栏表示。
记者丨马 欢
编辑丨梁 励
值班丨森 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