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丹
——“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系列评之一
庄(zhuang)重(zhong)的(de)礼(li)步(bu)覆(fu)盖(gai)国(guo)旗(qi)的(de)棺(guan)椁(guo)黑(hei)色(se)的(de)灵(ling)车(che)菊(ju)花(hua)与(yu)黑(hei)纱(sha)1(1)1(1)月(yue)2(2)8(8)日(ri)第(di)十(shi)一(yi)批(pi)在(zai)韩(han)志(zhi)愿(yuan)军(jun)烈(lie)士(shi)遗(yi)骸(hai)由(you)运(yun)2(2)0运(yun)输(shu)机(ji)从(cong)韩(han)国(guo)接(jie)回(hui)
从2014年至2023年,我国连续10年共迎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今年再迎43位英雄回家!
英魂归来,长歌当哭。泪水为志愿军英烈魂归故里而流,也为抗美援朝精神穿越历史时空依然感染亿万心灵而流。
英魂归来,长歌当颂。历史从未忘记,英雄保家卫国筑起血肉长城,用年轻的生命换回祖国和人民长久的和平、幸福与安宁。
战火硝烟已经远去。70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如何怀念志愿军英烈,才是英魂归国最大意义所在。
一
他们是谁?他们为何出征?他们为谁而战?
74年前,抗美援朝入朝作战。当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就不是空洞的符号,抽象的人群,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根散发着莹莹绿霞的柔弱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第一章 朝气蓬勃===前面还有一个序章,大家不要漏看。
或(huo)许(xu)是(shi)你(ni)我(wo)长(chang)辈(bei)或(huo)许(xu)是(shi)父(fu)老(lao)乡(xiang)亲(qin)或(huo)许(xu)是(shi)天(tian)南(nan)海(hai)北(bei)无(wu)数(shu)你(ni)不(bu)认(ren)识(shi)的(de)最(zui)可(ke)爱(ai)的(de)人(ren)当(dang)然(ran)更(geng)是(shi)父(fu)母(mu)的(de)儿(er)女(nv)情(qing)侣(lv)的(de)爱(ai)人(ren)
一切伟大的历史,都是平凡人的书写。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240万志愿军官兵的书写,更是19万志愿军英烈的不朽篇章。
他们为何出征?因为知道“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保家卫国别无选择,忍让和退缩换不到和平,经战方能止战,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国家荣辱、人民安危,又何惧马革裹尸还。
“打好出国第一仗!”“立功的时候到了!”“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喊着响亮口号,他们跃出战壕,迎着炮火、冰雪,冲向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但山中并不宁静,猛兽咆哮,震动山河,万木摇颤,乱叶簌簌坠落。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19万英烈倒在枪林弹雨中。张桃芳、张积慧、王海、邹习祥,无数战斗英雄与战友们一道排山倒海,痛击不可一世的敌人,让世界看到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斗争实力。
他们的故事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丰富立体。抗美援朝精神是志愿军与国家命运共同铸就的,是百万个体用鲜血凝成的历史书写。小不点上前走了两步,将块比他还高的青石抱了起来。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新华社发(黎民 摄)
二
英魂归国,向时代展示了什么?
何为爱国主义?
简单的四个字,其实重若千钧。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形式主义,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诺千金、行胜于言,是忠诚无我、中国至上。在抗美援朝战场,它在一场场恶战中升华,化为“向我开炮”“祖国万岁!我没白活十七岁”的铁血遗言。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是对国家爱得深沉,谁愿舍身成仁魂断异国他乡。
何为人民志愿军?
志为志向,愿为自愿。当个人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利益高度吻合,就会以高度的自觉,投入志愿者的行列。正是个人与国家命运与共,正是由心而发的自觉,才诞生出最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群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国家”,我们应看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自觉,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是推动历史前行的磅礴力量。
英雄不死,是因为永远活在心中。认清志愿军的历史背景、本质特征、时代价值,才会与他们共情共鸣共振,深刻理解一代人的选择,一代人的信念,一代人的故事,让他们永远不被尘封。
志愿军第40军为了歼灭新兴洞地区的“联合国军”,向其侧翼挺近。新华社发(抗美援朝纪念馆供图)
三
往事并不如烟,年轻人从中能学到什么呢?
70年过去,历经和平稳定发展,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生活水平、国际地位都已不是70年前的模样。曾经的志愿军英雄们,健在的,已是耄耋之年。
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主题,但志愿军精神并没有过时,其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观、方法论仍然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更能警醒生于21世纪的年轻人。
清醒的历史观。和平年代,不能忘记“一拳打得百拳开”的来时路,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铁规律。对于历史,要有清醒而坚定的认知,明白任何对英烈的虚无主义、断章取义、以讹传讹,都是对严肃历史的荒腔走板,对民族大义的妄自菲薄。看清历史,才能洞悉当今世界的战乱与争端,从历史规律中找到自己的态度。
积极的人生观。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除了物质上的充盈,精神富足更值得穷其一生去追寻。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世界也不会一成不变。你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你的手里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一如70年前那些稚气的面庞,以美军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用意志改变了世界军事的天平。
理性的国际观。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中国空军运-20飞机“勾勒出世界一流空军的未来轮廓”。这也正是接运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主力机型。今天,强大的空军保卫着祖国的疆域,英烈的遗愿得以实现。
更应看到,空军战力提升,是为了维护和平崛起。和平才有发展,理性才能消除分歧,任何对战争不负责任的网络鼓吹,都是误国害民。在大国沙文主义、国际博弈高涨的当下,如何与世界相处,考验我们的智慧与担当。自信自立自强,用理性彰显中国实力,才是对革命先辈精神最好的发扬。
中国空军“运-20”接志愿军英烈回家。
11月28日,沈阳以今冬第一场漫天飞雪后的圣洁天地,迎接志愿军遗骸归来。次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各行各业英模代表“英雄接英雄”,港澳台青少年学生代表、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代表参加活动。
爱国主义精神在初冬的肃穆中那样神圣。伟大的抗美援朝英烈终于魂归深情眷恋的故土,英雄的精神穿越时空,落在每个人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