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掏品新闻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掏品新闻1999年12月20日,饱经沧桑的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作为国家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高擎军旗,昂首跨过拱北口岸,正式进驻澳门履行防务职责。
从那天起,驻澳门部队认真落实“一国两制”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驻军法,出色完成以履行防务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谈起驻澳门部队建设发展的点点滴滴,某处处长陶敬新如数家珍。陶敬新是一名“老驻澳”,曾两次受到习主席接见,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
2014年12月20日,习主席视察驻澳门部队时强调,驻澳门部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地位重要,使命光荣。
2019年12月20日,习主席再次视察驻澳门部队时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全面提高履行任务能力,为推进“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驻澳门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与澳门同胞一道奋斗在濠江之畔,用汗水浇灌梦想,靠实干创造辉煌,部队建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代代驻澳门部队官兵用忠诚和行动开启了“一国两制”环境下强军兴军新篇章,交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优秀强军答卷。
铁心向党
走进驻澳门部队氹仔军营,“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宣传牌格外醒目,官兵在营区训练生活,抬头就能看到。在某连中士梁伟杰心中,“三个绝对”不仅是随时可见的口号标语,更是融入灵魂的行动自觉。
梁伟杰刚上哨,距离他50米就是赌场大型广告屏,不远处就是豪华的酒店群。诱惑就在眼前,考验就在身边。
“对面赌场近在咫尺,我和战友们从来没有踏进半步。”梁伟杰说,全连官兵始终保持坚定政治立场,直面酒绿灯红的考验不迷航。
进驻25年以来,驻澳门部队官兵忠实履行防务,没有发生一起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事,没有发生一起军地纠纷,被誉为“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
澳门,被称作“东方自由岛”“亚洲第一赌城”,仅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40多家娱乐场、7000多张赌桌。“操场对着赌场、礼堂对着教堂、岗楼对着酒楼”,是驻军环境的生动写照。
“澳门驻防环境特殊,必须坚定政治信仰,不断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确保部队始终保持纯洁光荣。”驻澳门部队领导介绍,驻澳门部队党委坚决贯彻习主席关于政治建军重要指示,着眼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斗争,大力加强政治训练,突出学好用好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扎深扎牢“两个确立”的思想根子。
在驻澳门部队某连,新兵下连、新任职干部报到,“三必学、两必看、五第一”是必修课:习主席视察驻军时的重要讲话必学,澳门概况必学,驻澳精神必学;驻军军史馆必看,《强军战旗耀濠江》专题片必看;上的第一堂课是参观荣誉室,读的第一本书是连史册,唱的第一首歌是连歌,喊的第一句口号是连训,写的第一封家信是介绍连队光荣历史,持续打牢官兵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的思想根基。
近年来,驻澳门部队常态组织“学习近平强军思想、做习主席好战士”活动,广泛开展把好书读起来、好故事讲起来、好歌唱起来、球赛比起来等文化活动,引导官兵坚定政治信念,做合格的驻澳精兵。
驻澳门部队走开“领导讲大课、基层讲小课、官兵讲微课”路子,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某步兵营常态开展一台晚会一堂课、一部电影一堂课、一首红歌一堂课、一个典型一堂课、一本好书一堂课、一场战例一堂课等“九个一”活动。
战士胡昌波一次回老家休假期间,在宜昌博物馆看到一只很特别的碗,背后是革命战争年代一位八路军连长负伤住进一家农户,为了给连长养伤,农户的主人拿着碗上街乞讨粮食的感人故事。归队后,胡昌波给战友们讲述了“一只碗”的故事,官兵们对军民鱼水情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
驻(zhu)澳(ao)门(men)部(bu)队(dui)某(mou)连(lian)创(chuang)造(zao)性(xing)制(zhi)订(ding)微(wei)传(chuan)播(bo)微(wei)讲(jiang)堂(tang)微(wei)故(gu)事(shi)微(wei)锐(rui)评(ping)微(wei)感(gan)言(yan)的(de)五(wu)微(wei)学(xue)习(xi)套(tao)餐(can)不(bu)断(duan)强(qiang)化(hua)官(guan)兵(bing)身(shen)在(zai)澳(ao)门(men)心(xin)向(xiang)党(dang)直(zhi)面(mian)腐(fu)蚀(shi)永(yong)不(bu)沾(zhan)的(de)信(xin)仰(yang)信(xin)念(nian)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驻澳门部队坚持运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个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采取领导领学、交流研学等方式,自上而下深入开展原文学习、思想辨析和讨论交流,在真学真信、深学深悟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忠诚品格。
使命千钧
“作为‘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要为维护澳门繁荣稳定发挥‘定海神针’作用。”驻澳门部队领导说,这是领袖的嘱托,也是人民的期待。
聚焦使命任务推进作战准备,驻澳门部队积极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滚动修订完善战备方案计划,全面规范部队战备值班秩序,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临机组织战备抽查拉动,部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具备全时全域遂行任务能力。
2020年的一天,一名男子情绪失控冲闯营门,营区应急力量接到报告立即赶赴现场,一招擒拿制服男子,迅速控制事态,将滋事男子移交澳门警方。
就在前不久,一架无人机闯入营区,执勤哨兵马彪高度警觉,果断出手将其击落。驻澳门部队紧贴实战打造应急力量,具备短时间快速行动能力,年均稳妥处置营门滋扰、无人机擅闯营区等突发事件20余起,有效维护了营区安全。
一次次任务,见证着这支部队的成长;一场场演习,见证着这支部队的荣光。
今年7月,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暑气逼人,室内温度接近40摄氏度。一场代号为“盘龙”的大型联合反恐演习正在紧张进行,驻澳门部队派出防化、特战、工兵、通信等分队参与“营救”行动。“恐怖分子”驾驶汽车冲击会场,“袭击”验票口的观众和保安,并与警方发生交火。随后,“恐怖分子”声称持有化学武器。
驻澳门部队任务官兵配合警方成功制服“恐怖分子”,妥善处置化学武器,得到澳门警方高度称赞。
随着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列装,驻军军事训练加速实现向“智”转型、以“智”练兵。
初冬时节,濠江之畔,驻澳门部队某连官兵正在利用新建的模拟训练系统,按照实战条件作战编组,开展互为条件的“红蓝”对抗训练。
车长阮松轩目不转睛盯着“蓝军”,边操作模拟方向盘,边快速调整各类参数。
“跟踪目标!锁定目标!开火!”显示屏上,射手李文新连续命中“蓝军”战车,打出了“满堂彩”。
近年来,驻澳门部队紧盯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在推开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训练的基础上,融合多要素、多专业协同作战,利用科技手段、体系思维助力战斗力生成。
这是近年来驻澳门部队实战化练兵的铿锵足迹:6次与澳门警方联演联训,连续两年承办中国-东盟中青年军官交流团参访任务,走出国门参加联演联训,部队备战打仗能力更加过硬,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提高。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澳门有驻澳门部队的保护,感到非常安全。”一位澳门市民在一次观看完部队军事课目展示后,对驻澳门部队赞不绝口。
25年风雨历程,驻澳门部队用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赢得了澳门市民的尊重和信赖,锻造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威武之师。
爱澳亲民
今年5月1日,驻澳门部队氹仔营区,人潮涌动,掌声如雷。
驻澳门部队军营开放日活动现场,狙击手在火力打击展示环节,通过大屏幕与现场嘉宾远程互动,精准命中指定目标,赢得观众席热烈掌声。
像(xiang)是(shi)在(zai)看(kan)电(dian)影(ying)大(da)片(pian)今(jin)天(tian)的(de)展(zhan)示(shi)让(rang)我(wo)安(an)全(quan)感(gan)满(man)满(man)这(zhe)是(shi)不(bu)少(shao)澳(ao)门(men)市(shi)民(min)的(de)评(ping)价(jia)
短短3天,一幕幕暖心场景不断上演:参观前,市民凌晨4点就在营区门口排队领票;参观时,澳门阿婆为执勤哨兵撑伞遮雨;结束时,澳门儿童向一名驻澳门部队战士深深鞠躬并对他说“我也想当解放军”……
心手相牵,情意相连。与澳门市民的鱼水深情,背后是驻军25年来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换信任的不懈努力。
今年是驻澳门部队某连三级军士长孟维华成为护旗兵的第十四年,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澳门上空迎风飘扬,他都会感到无比自豪。渐渐接近,可以看清那里有半截巨大的枯木,树干直径足有十几米,通体焦黑。
2016年,孟维华首次走进澳门当地学校,帮助培训国旗手。8年来,他和战友们已累计为澳门大中小学培训千余名国旗手。
孟维华清楚记得,在一次培训中,一名中学生因为个子不高,升旗前托举国旗时,国旗的一角落在地上,旁边一名学生看到后,主动把落在地上的国旗捧起来拍干净。“在澳门,爱护国旗、守护国家的意识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如今,以澳门青少年为主体的常态国旗手培训,已拓展至教职员工和公务员群体,澳门各大中小学每周都会组织升国旗仪式。
“谢谢解放军叔叔,这里就像我的家,明年我还要来!”今年7月,澳门青年学生军事夏令营结束时,中学生许多加说。
战(zhan)术(shu)训(xun)练(lian)野(ye)外(wai)拉(la)练(lian)实(shi)弹(dan)射(she)击(ji)参(can)观(guan)军(jun)史(shi)馆(guan)一(yi)周(zhou)时(shi)间(jian)里(li)1(1)5(5)0余(yu)名(ming)澳(ao)门(men)青(qing)年(nian)学(xue)生(sheng)走(zou)进(jin)驻(zhu)澳(ao)门(men)部(bu)队(dui)沉(chen)浸(jin)式(shi)体(ti)验(yan)军(jun)营(ying)生(sheng)活(huo)留(liu)下(xia)了(le)难(nan)忘(wang)的(de)迷(mi)彩(cai)记(ji)忆(yi)
“有了强大祖国作为后盾,才能自信走向世界任何地方。”二级上士孙梁燕对一名参训学生的话记忆犹新。这名学生已连续两年参加夏令营活动,成长在澳门,来过内地许多城市,也去过世界不少国家。
作为一名文艺骨干,孙梁燕经常参加驻澳门部队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驻军在氹仔营区组织文艺晚会,孩子们对展现驻军训练场景的舞蹈兴奋不已,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录像。
最让孙梁燕印象深刻的是,演出期间设置了国防知识问答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正确率百分之百。
深耕厚植,绵绵用力。这些年,驻军爱澳亲民的坚实足迹不断延伸,将暖意注入澳门市民的心里。驻军不间断参与特区公益活动,力所能及为澳门社会事业贡献力量,组织义务植树20次、无偿献血90万余毫升、爱心捐赠56万元,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愈发深厚。
驻军出席特区政府、中央驻澳机构和爱国爱澳社团等重要庆典,组织文艺公演23场次,利用传统节日与澳门商会、街坊会等社团交流联谊,使澳门民众认同感归属感持续增强。
去年11月,驻军官兵代表来到澳门某长者服务中心慰问,带去文艺节目和慰问品。
演出活动临近尾声,老人们纷纷上前与驻军合影,拉着他们的手说,“有你们真好”。一位老人亲手写下“万里河山,有你心安”的书法作品,表达对驻军官兵的谢意。
在驻澳门部队氹仔营区,有一座军事展览馆。展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展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和驻澳门部队履行防务的生动实践。开馆10年来,已有近15万人次前来参观。
“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我爱你中国”“我也想参军”……翻看展览馆的留言簿,不少澳门市民留下了真挚感言。
这两年,驻军还上线了军事展览馆“数字展厅”“VR史馆”,让澳门各界“指尖上”“沉浸式”了解党史军史,涵养家国情怀。
守纪如铁
驻澳门部队物资采购供应站内,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荣誉室,里面陈列着包括集体一等功在内的30多项荣誉表彰。
每天往返于濠江两岸,物资采购供应站负责为澳内部队筹措、运输各类物资和副食品,诱惑无时不有,考验无处不在。全站官兵始终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好“红管家”职责。
物资采购供应站站长薛梦成记得,2022年春节前夕,某食品公司经理为拉近与站内官兵的“感情”,利用配送食品之机悄悄给站内每一名官兵留了一份礼盒。站内官兵发现后立即上报并将礼盒退回。
事发当晚,党支部组织辨析讨论,梳理与地方供货商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而后,“不和供应商私下接触、不收供应商任何钱物、不占供应商任何便宜”的“三不”原则一直被遵守至今。
驻澳无小事,事事连政治。这些年,驻军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根植于心、践之于行,不断擦亮“威武文明之师”的名片。
清晨,走在驻澳门部队的营区,能听到营区外的车水马龙声,但却听不到军号声。集合、点名、出操,一切都在“静悄悄”中进行。
原来,为尊重澳门市民生活习惯,部队一直保留着将早操喊口令、喊番号调整到晚点名前的习惯,尽量做到轻声响、不扰民。
进驻以来,驻军官兵积极适应澳门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将澳门基本法、驻军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入门课、必修课,每周组织条令法规学习,每月上好法制教育课,每年开展“条令法规月”活动;同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编印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材料,深化倾向性问题纠治,培塑官兵法治思维和习惯……
如今,“办事依法、处事守法、遇事找法”已成为驻澳官兵的行为准则。
“金牌驾驶员”凌晓锋驻澳已8年,安全行车超过20万公里。常年穿梭于澳门和内地,他对行车中的注意事项了然于胸:遇到红绿灯要慢行,会车时让对向来车优先通过;进出澳时要主动向澳门警察招手示意……村中各户都是石屋,夜深人静,这里祥和而安谧,像是与外界的黑暗还有兽吼隔绝了。
近5年来,驻军3万台次车辆、12万人次进出澳门,官兵严守交通、海关等法律法规,无一起走私问题,无一起车辆事故。
针对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驻军出台人车管理、上网用网、出入境安检等13项管理措施,开展正规“四个秩序”活动,依据新规新策细化规范60项工作秩序,为新形势下依法驻军、从严治军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制度保障。
一次营门站岗,一级上士张龙发现无人机进入营区,他高度警觉,将其击落。对此,连队专门组织了一堂法纪教育课,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还整理了《处置突发事件50个怎么办》,为官兵提供详细指导。《完美世界》来自: https://m.txt99.cc/txt/1472.html===序章 大荒===夜已深,漆黑一片,景物不可见。
25年来,驻军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谆谆告诫,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将铁的纪律刻印心底,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赢得了澳门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汪尚建 李松 吴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