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掏品新闻在赣州市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章江河畔,有一座四角飞檐的小亭子,其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王阳明先生落星处”。这里,正是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陨落之地。11月28日,“传文化薪火 奏时代强音”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大余,追寻一代大儒立德、立功、立言的足迹。
“纵观王阳明一生,他在赣南度过的时间仅短短4年,但这4年却是王阳明一生辉煌的4年。他在这里平乱、治理、施教,立下‘破山中贼’的事功,悟得‘破心中贼’的心法。”大余县博物馆馆长黄敏一边带着采访团走进南安府衙陈列馆,一边介绍王阳明平乱匪患的历史。” 几名老人先后开口,他们或蹙眉或深思,讨论最近的一些危险征兆,觉得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大余,古称南安,秦时设关,北宋设南安军,元代为南安路,明清称南安府,沿袭至民国元年。1912年,南安府毁于战火,前后存续时间近千年。
今年初,历时3年打造的南安府衙陈列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成为赣州市首个全面反映府衙历史文化的陈列馆。陈列馆总投资约6000万元,占地面积约10090平方米,府衙采用青砖、波萝格等材料,建成了照壁、申明亭、忠爱堂、君子堂、齐贤堂等21栋仿古建筑。
通(tong)过(guo)一(yi)张(zhang)张(zhang)图(tu)片(pian)及(ji)一(yi)帧(zhen)帧(zhen)影(ying)像(xiang)采(cai)访(fang)团(tuan)走(zou)进(jin)了(le)当(dang)年(nian)匪(fei)患(huan)横(heng)行(xing)的(de)南(nan)赣(gan)历(li)史(shi)明(ming)正(zheng)德(de)十(shi)二(er)年(nian)之(zhi)前(qian)南(nan)安(an)府(fu)统(tong)辖(xia)大(da)余(yu)南(nan)康(kang)上(shang)犹(you)三(san)县(xian)正(zheng)德(de)三(san)年(nian)1(1)5(5)08(8)年(nian)四(si)月(yue)谢(xie)志(zhi)珊(shan)萧(xiao)贵(gui)模(mo)等(deng)首(shou)先(xian)在(zai)上(shang)犹(you)南(nan)康(kang)大(da)余(yu)三(san)县(xian)交(jiao)界(jie)的(de)横(heng)水(shui)聚(ju)义(yi)捕(bu)杀(sha)官(guan)差(cha)劫(jie)抢(qiang)财(cai)物(wu)
王阳明临危受命,巡抚南、赣、漳、汀。到任后,他立即更换了南安府主要官吏,把能征善战的季斅调到南安府担任知府,并请调其他官军驻扎南安府,亲自坐镇,指挥官兵参与剿灭陈曰能、谢志珊等贼乱。一根散发着莹莹绿霞的柔弱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第一章 朝气蓬勃===前面还有一个序章,大家不要漏看。
王(wang)阳(yang)明(ming)不(bu)仅(jin)能(neng)征(zheng)善(shan)战(zhan)还(hai)能(neng)管(guan)善(shan)治(zhi)黄(huang)敏(min)说(shuo)彼(bi)时(shi)王(wang)阳(yang)明(ming)在(zai)南(nan)安(an)府(fu)城(cheng)内(nei)推(tui)行(xing)十(shi)家(jia)牌(pai)法(fa)即(ji)编(bian)十(shi)家(jia)为(wei)一(yi)牌(pai)开(kai)列(lie)各(ge)户(hu)籍(ji)贯(guan)姓(xing)名(ming)年(nian)貌(mao)行(xing)业(ye)日(ri)轮(lun)一(yi)家(jia)沿(yan)门(men)按(an)牌(pai)审(shen)察(cha)遇(yu)面(mian)生(sheng)可(ke)疑(yi)人(ren)即(ji)行(xing)报(bao)官(guan)究(jiu)理(li)或(huo)有(you)隐(yin)匿(ni)十(shi)家(jia)连(lian)坐(zuo)消(xiao)除(chu)了(le)贼(zei)寇(kou)的(de)耳(er)目(mu)
上马安天下,下马安万民。“南安府匪患尽除后,王阳明想要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于是颁布《南赣乡约》,推广到南安四县。其中的很多条款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前瞻性和教化意义。”黄敏介绍。另外,今天晚上八点大家可以来歪歪2579玩,我也去。
在(zai)南(nan)安(an)府(fu)衙(ya)陈(chen)列(lie)馆(guan)的(de)大(da)门(men)前(qian)有(you)两(liang)座(zuo)亭(ting)子(zi)其(qi)中(zhong)一(yi)座(zuo)亭(ting)中(zhong)的(de)石(shi)碑(bei)上(shang)就(jiu)刻(ke)着(zhe)南(nan)赣(gan)乡(xiang)约(yue)的(de)原(yuan)文(wen)其(qi)中(zhong)要(yao)求(qiu)百(bai)姓(xing)自(zi)我(wo)约(yue)束(shu)不(bu)以(yi)奢(she)靡(mi)之(zhi)风(feng)度(du)日(ri)推(tui)举(ju)德(de)高(gao)望(wang)重(zhong)之(zhi)人(ren)进(jin)行(xing)自(zi)治(zhi)等(deng)条(tiao)款(kuan)依(yi)然(ran)闪(shan)耀(yao)着(zhe)时(shi)代(dai)的(de)光(guang)芒(mang)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一生思索如何“破心中贼”,并不断践行。他在镇抚赣州期间,立阳明书院,重修濂溪书院,办社学,招收弟子23人,讲学于通天岩、观心岩等。“明宏治元年至嘉靖十年(1488年—1531年)间,南安府科考中举人11人,其中大余县9人;进士5人,均为大余县人,说明当时学风浓厚、盛极一时。”黄敏说。
明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56岁的王阳明领命以南京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总制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省军务,赴广西平思恩、田州之乱。是年十月,王阳明经南昌、吉安到赣州,再乘船溯章江而上到南安府城经过峰山里时,见当地百姓安居乐业,有感作《过峰山城》诗一首,诗曰:“犹记当年筑此城,广瑶湖寇尚纵横。民今乐业皆安堵,我亦经过一驻旌。香火沿门惭老稚,壶浆远道及从行。峰山驽手疲劳甚,且放归农莫送迎。”王阳明忆想当年峰山里筑城的情景,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升平,现在路过这里,男女老少箪食壶浆相迎,如今抗击贼寇的弩手已回去农耕,就不要劳神费力迎来送往,诗中充满了对昔日的回忆。而南安府的安居乐业,却离不开王阳明的安抚和教化。
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大余自县城至新城沿章江两岸耸立有大小九座城池,像一串明珠一样熠熠生辉。除位于府城的三座(庾将军城、老城、水城)外,其余六座均始建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据清乾隆十三年版及民国八年版《大庾县志》记载:峰山城,旧址在今新城镇圩上,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原因是峰山里“民素善弩”,被王阳明“选为弩手,从征瑶寇,事宁,民恐报复,诉恳筑城自卫。”官府还出资修建了城门等,使一方民众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障。
明嘉靖七年(1528年)秋,王阳明在广西梧州平定思恩、田州之乱后,因“炎毒所中遂患咳痢之疾”益重,上疏请告乡养病。十一月二十五日到达南安府。行至青龙铺(今青龙镇章江河)时,他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即闭目而逝。
如今,在王阳明的陨落之地,不仅矗立着“王阳明落星地纪念碑亭”,还有一块全国各地阳明文化志愿者共同铺立的“光明碑”。今年8月,阳明心园项目在章江河畔开工,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包含历史文化交流中心、民俗纪念园、阳明科普基地等,总投资约12892万元,将于2025年10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