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vs勇士-掏品新闻继“太炎传薪——章炳麟与苏州”之后,澎湃新闻获悉,11月21日,“近代大家”系列学术特展的第二展“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以近代名士、辛亥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为对象,展示其反帝保疆、宦海沉浮以及隐居苏州十余年访古留迹、修志刻书、吴门交流、抗日后援的经历。
此(ci)次(ci)展(zhan)览(lan)共(gong)展(zhan)出(chu)文(wen)物(wu)9(9)5(5)件(jian)套(tao)其(qi)中(zhong)既(ji)包(bao)括(kuo)了(le)李(li)根(gen)源(yuan)详(xiang)考(kao)文(wen)献(xian)实(shi)地(di)考(kao)察(cha)著(zhu)成(cheng)的(de)吴(wu)郡(jun)西(xi)山(shan)访(fang)古(gu)记(ji)苏(su)州(zhou)府(fu)学(xue)金(jin)石(shi)录(lu)吴(wu)县(xian)金(jin)石(shi)志(zhi)等(deng)苏(su)州(zhou)著(zhu)述(shu)也(ye)汇(hui)集(ji)诸(zhu)多(duo)李(li)根(gen)源(yuan)在(zai)苏(su)寻(xun)访(fang)过(guo)的(de)文(wen)物(wu)遗(yi)迹(ji)如(ru)中(zhong)国(guo)国(guo)家(jia)博(bo)物(wu)馆(guan)藏(zang)五(wu)同(tong)会(hui)图(tu)上(shang)海(hai)博(bo)物(wu)馆(guan)藏(zang)沈(shen)周(zhou)壑(he)舟(zhou)图(tu)及(ji)苏(su)州(zhou)七(qi)子(zi)山(shan)五(wu)代(dai)墓(mu)出(chu)土(tu)文(wen)物(wu)等(deng)亦(yi)通(tong)过(guo)李(li)根(gen)源(yuan)与(yu)于(yu)右(you)任(ren)张(zhang)一(yi)麐(麐)章(zhang)炳(bing)麟(lin)徐(xu)悲(bei)鸿(hong)吴(wu)湖(hu)帆(fan)等(deng)名(ming)流(liu)书(shu)信(xin)往(wang)来(lai)及(ji)书(shu)画(hua)交(jiao)流(liu)彰(zhang)显(xian)了(le)李(li)根(gen)源(yuan)的(de)深(shen)厚(hou)交(jiao)游(you)
明人《五同会图》卷展出局部
展览现场
“人生只合住姑苏,此老风流并世无”。苏州自古风物清嘉,物阜民丰,吸引各地名士接踵而至。清末民初,世道纷扰,变革云涌,而苏州仍为四方所仰,视为桃源乐土,迁居其间者众,李根源即是其中之一。”站在前方、指点一群孩子的中年男子一脸严肃,认真告诫,而后又喝道:“你们明白吗” “明白”一群孩子中气十足,大声回应。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雪生,号曲石,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矢志革命,入同盟会,曾任陕西省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戎马倥偬之间,声威显赫。后悄然隐退,息影吴门。自1921年于苏州购宅,至1937年离苏避乱,李根源寓居吴门16年。在这期间,李根源深受吴中风物熏陶,也将生平志业和追求投射在了苏州,对苏州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明人《五同会图》卷展出现场
沈周《壑舟图》册展出现场
“这次展览的筹备有一年左右,与‘太炎传薪——章炳麟与苏州’特展不同,展览最大的难点在于与李根源直接相关的文物不多,这需要我们前期做大量的文献查阅工作,比如展览中呈现的明人《五同会图》卷和沈周《壑舟图》册的并列展出及其背后的故事,比如沈周《庐墓图》卷的展出等。”此次展览的内容策划赵寅州现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特别是沈周的《庐墓图》卷,当时我们向故宫博物院借展这件文物的时候,他们是比较疑惑的,因为可能与画卷描绘的主题有关,这件展品并不常展出。但我们通过梳理文献发现,1930年4月,于右任读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省余游草》中诗以寄李根源,诗为黄丕烈扫墓途中寻访故人,得观沈周所画《庐墓图》,有感而作。于右任读后想起了李根源,书录此诗以赠。李根源事母至孝,与沈周《庐墓图》所寓之孝思,一脉相承,所以我们借展了这件作品。”
沈周的《庐墓图》卷(局部)展出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分为“滇南奇杰 吴下宾萌”“西山访古 葑门刻书”“王山葬母 摩崖刻石”“曲庐藏精 吴门交游”“国殇执绋 抗日后援”五个部分,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95件/套,展示了李根源反帝保疆、宦海沉浮以及隐居苏州十余年访古留迹、修志刻书、吴门交流、抗日后援的经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滇南奇杰 吴下宾萌
李根源的前半生,投身革命,反对帝制,奔波于政坛,可谓叱咤一时,有“革命元勋”“民国元老”之誉,一度官居“总理”。
正当壮年有为之际,四十多岁的李根源选择退出政坛,息影苏州十数载……
清 碧玉交龙纽“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宝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碧玉交龙纽“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宝 故宫博物院藏
苏州购宅后,李根源时隐时出。1924年,他受好友胡景翼之邀再度入京,其间曾游清故宫二日,观散盘、锡贝鼎等铜器,及“奉天法祖亲贤爱民”诸宝。
西山访古 葑门刻书
1926年,李根源正式定居苏州几个月后,便开启了访古之旅……他夜宿晓行,乘一叶扁舟,遍历吴西诸山,探访名人冢墓,笔录见闻,成《吴郡西山访古记》。后担任吴中保墓会会长、《吴县志》总纂之一,又辟葑门寓所为刻书之地,刊行《曲石丛书》。
明 明人《五同会图》卷 绢本 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同会图》描绘明中期弘治末年,5位苏州籍高官吴宽、李杰、陈璚、王鏊、吴洪在北京的雅集活动。1929年5月27日,李根源前往槎湾拜访,王仁熊向他出示了《五同会图》。李根源详观此画,并录文徵明所书吴宽《五同会序》及跋。
明 沈周《壑舟图》册 纸本 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李根源拜访王仁熊时,希求一睹《壑舟图》真迹,但被告知:“昨岁寄存上海,未取归。”李自言:“无缘寓目,恨事也。”此次特展将明人《五同会图》卷、沈周《壑舟图》册同列展览,以弥李公之憾、饱观者眼福。
王山葬母 摩崖刻石
李(li)根(gen)源(yuan)爱(ai)母(mu)纯(chun)孝(xiao)因(yin)母(mu)姓(xing)阙(que)氏(shi)遂(sui)将(jiang)城(cheng)中(zhong)住(zhu)处(chu)以(yi)阙(que)园(yuan)名(ming)之(zhi)并(bing)植(zhi)花(hua)造(zao)景(jing)以(yi)奉(feng)母(mu)养(yang)老(lao)1(1)9(9)2(2)7(7)年(nian)阙(que)太(tai)夫(fu)人(ren)去(qu)世(shi)李(li)根(gen)源(yuan)悲(bei)伤(shang)欲(yu)绝(jue)发(fa)愿(yuan)服(fu)中(zhong)不(bu)出(chu)吴(wu)县(xian)一(yi)步(bu)葬(zang)母(mu)亲(qin)于(yu)藏(zang)书(shu)小(xiao)王(wang)山(shan)建(jian)阙(que)茔(ying)精(jing)舍(she)在(zai)为(wei)母(mu)服(fu)丧(sang)期(qi)间(jian)于(yu)小(xiao)王(wang)山(shan)植(zhi)松(song)树(shu)数(shu)万(wan)株(zhu)建(jian)造(zao)万(wan)松(song)亭(ting)小(xiao)隆(long)中(zhong)湖(hu)山(shan)堂(tang)等(deng)松(song)海(hai)胜(sheng)景(jing)邀(yao)名(ming)流(liu)贤(xian)达(da)如(ru)于(yu)右(you)任(ren)章(zhang)太(tai)炎(yan)黎(li)元(yuan)洪(hong)等(deng)到(dao)此(ci)赏(shang)景(jing)题(ti)词(ci)未(wei)亲(qin)自(zi)到(dao)者(zhe)如(ru)吴(wu)昌(chang)硕(shuo)亦(yi)邮(you)其(qi)题(ti)字(zi)并(bing)雇(gu)石(shi)工(gong)将(jiang)题(ti)字(zi)刻(ke)于(yu)山(shan)中(zhong)岩(yan)石(shi)之(zhi)上(shang)而(er)成(cheng)摩(mo)崖(ya)石(shi)刻(ke)群(qun)
明 沈周《庐墓图》卷 纸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庐墓图》卷 纸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庐墓图》卷 纸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庐墓图》卷 纸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1(1)9(9)3(3)0年(nian)4(4)月(yue)于(yu)右(you)任(ren)读(du)清(qing)代(dai)藏(zang)书(shu)家(jia)黄(huang)丕(pi)烈(lie)省(sheng)余(yu)游(you)草(cao)其(qi)中(zhong)有(you)诗(shi)述(shu)及(ji)黄(huang)丕(pi)烈(lie)扫(sao)墓(mu)途(tu)中(zhong)寻(xun)访(fang)故(gu)人(ren)并(bing)观(guan)沈(shen)周(zhou)所(suo)画(hua)庐(lu)墓(mu)图(tu)于(yu)氏(shi)读(du)后(hou)忆(yi)起(qi)李(li)根(gen)源(yuan)书(shu)录(lu)此(ci)诗(shi)以(yi)赠(zeng)
《庐墓图》卷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墓地周围的氛围和景色,墓园隐现于山脚下茂密的松柏之中,布景自然,画面气氛幽寂。此作用笔苍润,设色以浅绛、图花青为主,清淡秀冶。多中锋用笔,时见侧锋。山石多用短披麻皴,潇洒李意。点苔亦墨深笔厚,多为圆点,以中锋为主,聚锋、破锋皆用。从笔墨风格判定,此为沈周中晚年佳作。此卷分四段,第一、二、四开,画面左侧有沈周落款及印鉴。唯第三开未见沈周题款,画面右上方空白处钤有“锦衣徐将军画”朱文印一枚。据卷首杨棨的题跋所知,其被合装成手卷的时间约在清咸丰初年。
曲庐藏精 吴门交游
1925年,李根源正式定居苏州,入“九九消寒会”,获交吴中贤俊,与江南文人学士、书画名家、官僚士绅来往密切。石村,位于苍莽山脉中,四周高峰大壑,茫茫群山巍峨。
展览现场
消寒会成员不少喜好收藏,李根源亦不例外,尤醉心金石方志收藏,亦涉足书画、古籍等收藏;如苏州博物馆藏陈献章七绝《赛兰香》轴、国家图书馆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皆其所藏精品。
于右任为李根源行书七绝三首轴 1930年 纸本 苏州博物馆藏
李根源与于右任为同盟会旧友,皆出任过陕西省长,且为同庚,交谊亦深。于右任任职南方时,多次赴苏州游玩,李根源常亲自陪同,此轴即为其1930年游苏所作。
国殇执绋 抗日后援
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战役,李根源两次皆参与抗日后援,募款慰军;并安葬抗战阵亡将士,筑“英雄冢”,执绋披麻,亲临祭奠,写下“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
徐悲鸿画李根源先生像 1943年 纸本 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43年,徐悲鸿得知李根源抗日事迹,深为感动,为其画像,并作为《国殇图》的素材。李根源亦有诗以记:“悲鸿妙画送归鸿,《八七神仙》变化中。也恐通灵飞去了,《国殇》图里写衰翁。”李根源离开苏州之后,每至夜阑人静,苏州之人物景致,常萦绕于梦。
1950年,李根源重返故地,忆往昔峥嵘岁月,念及旧友,作诗以怀,并将其生平所藏书画、金石等,慷慨捐赠。晚年更归葬于斯,与吴中山水同眠。
展览现场
吴昌硕花卉展出现场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还呈现了吴中西山的一些文物现状图片资料,及周边土壤、水体、植物等标本信息,赵寅州介绍,在策展的过程中,感于李根源的事迹,2024年暮春,苏州博物馆特别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小队,重新踏上了西山访古之旅。著录中的古迹,有的已随时间流逝,不复存在;亦有诸多完好保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离不开当年李根源的努力与保护,这次展出的这些标本都是当时志愿者们采集的。目送狩猎队伍离去,老族长石云峰领着群孩子来到村头的草地上,盘坐下来,道:“好了,你们这群皮猴子也该用功学习了。
展览现场 吴昌硕扇面
展览现场 李根源书法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得到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保山市博物馆、清远市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20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