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作文-掏品新闻继《唐诗寒武纪》之后,“六神磊磊唐诗三部曲”系列再添力作,第二部《唐诗光明顶》近期由新经典文化推出。
三部曲的第一部《唐诗寒武纪》是从南朝的陶渊明、谢灵运讲起,一直延伸至初唐,探讨了“唐诗的渊源与诞生”。而二部《唐诗光明顶》则聚焦于盛唐时期的诗坛盛景,李白、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将诗歌与历史相融合,将盛唐诗人们抛掷入各自的命运轨道,与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
本书作者六神磊磊日前接受搜狐文化专访,探讨诗人们是如何面对自己人生的高光和暗谷的。
公元736年:唐诗“黄金年代”的璀璨尾声
在《唐诗光明顶》本书的开篇,六神磊磊挑选了公元736年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性年份,进行深入的刻画与探讨。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这一年份在唐诗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六神磊磊看来,公元736年不仅是盛唐黄金年代的尾声,更是一个充满“恰巧”的年份。
恰巧名相张九龄还在朝廷里,事实上后一年他就被贬了。恰巧李白杜甫还年华壮盛,信心满满,杜甫《望岳》就是这时候写的。王维这时候恰好否极泰来,被重新启用了,很快就要写《使至塞上》。贺知章、孟浩然还健在,都比较快乐活跃。
这(zhe)一(yi)年(nian)份(fen)之(zhi)所(suo)以(yi)被(bei)六(liu)神(shen)磊(lei)磊(lei)视(shi)为(wei)黄(huang)金(jin)年(nian)代(dai)的(de)代(dai)表(biao)是(shi)因(yin)为(wei)它(ta)汇(hui)聚(ju)了(le)众(zhong)多(duo)历(li)史(shi)与(yu)文(wen)化(hua)的(de)巧(qiao)合(he)展(zhan)现(xian)了(le)一(yi)个(ge)充(chong)满(man)希(xi)望(wang)与(yu)可(ke)能(neng)性(xing)的(de)时(shi)代(dai)风(feng)貌(mao)
李白资料图
李白在这一年,迁居山东,在齐鲁大地开始了属于他的游历生活。他将妻儿安顿在东鲁(今济宁兖州),而他足迹遍及山东的四十余个县,可以说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古祠胜迹。
同(tong)样(yang)在(zai)这(zhe)一(yi)年(nian)李(li)白(bai)还(hai)曾(zeng)与(yu)两(liang)位(wei)朋(peng)友(you)在(zai)嵩(song)山(shan)相(xiang)聚(ju)畅(chang)饮(yin)美(mei)酒(jiu)并(bing)挥(hui)毫(hao)写(xie)下(xia)了(le)名(ming)篇(pian)将(jiang)进(jin)酒(jiu)
杜甫资料图
而杜甫此时也才24岁,在洛阳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进士考试,但并未考中。落第后,年轻的杜甫同样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先后到齐赵平原等地漫游,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望岳》便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杰作之一。
所以说,公元736年,“希望”成为最珍贵的财富,激励着无数文人墨客挥洒笔墨,抒发胸中豪情。
“小镇做题家”张九龄:坚持热爱,不忘初心
在书中,六神磊磊将张九龄描绘为一位“小镇做题家”,并高度赞扬了他的自信与坚持。
张九龄虽曾遭贬谪,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谪居岭南期间,他仍致力于修通大庾岭路,为后世造福。
当时唐玄宗开元四年,张九龄告病归乡时经过大庾岭,目睹了当地路途的险峻和行人的艰辛,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开凿大庾岭新路,以改善南北交通。朝廷采纳了张九龄的建议,并封他为修路特使,负责督修大庾岭路。张九龄接到命令后,不辞辛苦现场勘测,设计了一条避开险峻的北岭、从南坡比较平缓的地方过岭的筑路方案。他趁着农闲季节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施工过程中,张九亲自指挥施工,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经过昼夜奋战,大庾岭新路终于修通,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状况。
张九龄资料图
在六神磊磊看来,张九龄的《感遇》更是表达了他内心的高贵与自信,即便外界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如果实事眼下也不方便做,有一些事违背了我的初心,那么至少,我内心有个态度行不行。张九龄的《感遇》就是这个态度。他的一首《感遇》,是唐诗三百首第一首,是非常高贵的,内心的高贵是真高贵。我自己瞧得起我自己,那别人的态度褒贬没有那么重要。”
假如没有李白:诗歌与文学史的另类构想
六(liu)神(shen)磊(lei)磊(lei)在(zai)书(shu)中(zhong)提(ti)出(chu)了(le)一(yi)个(ge)引(yin)人(ren)深(shen)思(si)的(de)假(jia)设(she)假(jia)如(ru)历(li)史(shi)中(zhong)缺(que)少(shao)了(le)李(li)白(bai)会(hui)对(dui)我(wo)们(men)产(chan)生(sheng)哪(na)些(xie)影(ying)响(xiang)从(cong)诗(shi)歌(ge)的(de)传(chuan)承(cheng)与(yu)发(fa)展(zhan)以(yi)及(ji)文(wen)学(xue)史(shi)的(de)丰(feng)富(fu)性(xing)与(yu)深(shen)度(du)两(liang)个(ge)维(wei)度(du)来(lai)看(kan)这(zhe)一(yi)假(jia)设(she)将(jiang)引(yin)发(fa)一(yi)系(xi)列(lie)连(lian)锁(suo)反(fan)应(ying)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在诗歌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缺席将直接影响到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与题材选择,甚至可能改变整个诗歌发展的轨迹。然而,六神磊磊并未直接揭晓答案,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探索的乐趣.
六神磊磊在采访中谈到:“留个悬念我们到诗里去看吧。”
说个很有趣的例子,没有李白“举杯邀明月”,那么很可能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没有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后来很可能没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交响曲与诗歌的共鸣:跨时空的艺术对话
在书中,六神磊磊还巧妙地将贝多芬的交响曲与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对比与联系。他发现,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长篇巨作在主题与情感上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黎明,一条十米长、水桶粗、银光灿灿的蜈蚣在山中蜿蜒而行,像是白银浇铸而成,每一节都锃亮而狰狞,划过山石时铿锵作响,火星飞溅。
两者都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命运的波折与人生的苦难,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与命运的深刻洞察。这种跨时空的艺术对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之处,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在表达人类共同情感上的无限可能。
“别的诗人的作品,可能不像交响曲,或许是一曲笛子独奏,一首小夜曲。但杜甫这个“诗圣”和贝多芬“乐圣”一样,他的大的作品是气势恢弘、泛浩摩天的,只有交响曲可以概括。一根散发着莹莹绿霞的柔弱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第一章 朝气蓬勃===前面还有一个序章,大家不要漏看。
第三“英雄”就好比《洗兵马》,第九“合唱”就好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是几乎想都不想就确定了的。只有“爱情”交响曲,落笔之前没有想好,等写到的时候也自然就出来了,就是《饮中八仙歌》,因为是杜甫写给“爱人”李白的,非常甜非常好嗑。”
“诗家险地”的探秘:古典文化的丰富与厚重
此外,六神磊磊还提出了“诗家险地”的概念,并列举了鹳雀楼、庐山瀑布等地方作为例证。清晨,朝霞灿灿,仿若碎金一般洒落,沐浴在人身上暖洋洋。
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就是一个“诗家险地”,唐朝有个叫徐凝的写了一首,就被后来苏东坡调侃说“不与徐凝洗恶诗”,吊起来打。其实徐凝写诗不错的,只不过恰好和李白撞题了,就显得不好。岳阳楼也是一例,有个诗人刘长卿也写得不错,但是和孟浩然、杜甫的大作撞了,就不出名了。
这些所谓的“险地”并非指地理位置的险峻,而是指这些地方在诗歌创作上具有较高的难度与挑战性。因为历史上已有众多名家在此留下了不朽的佳作,后来者若想在此基础上再创新高,无疑需要极高的才华与勇气。
然而,“诗家险地”并非不可触碰的禁地,而是激励着诗人不断挑战自我、超越前人的动力源泉。通过这一概念的提出,六神磊磊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典文化的丰富与厚重,以及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
王晓磊,笔名六神磊磊。曾任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2013年起开始写作,对唐诗和武侠小说进行解读,因为犀利、独到的视角而广受好评,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唐诗解读、普及者之一。著有《唐诗寒武纪》《六神磊磊读唐诗》《给孩子的唐诗课》《六神磊磊读金庸》等。
文/袁立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