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2日电 题:世界何以“同球共济”?
“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12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习近平主席提到了一个极具中华文化底蕴的概念——“同球共济”。
如何理解“同球共济”?
今年4月,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习近平指出,“地球就这么大,人类面临这么多共同挑战。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我看现在需要‘同球共济’。”
此后,在不同场合,习近平多次谈到“同球共济”的精神。
在(zai)出(chu)席(xi)和(he)平(ping)共(gong)处(chu)五(wu)项(xiang)原(yuan)则(ze)发(fa)表(biao)7(7)0周(zhou)年(nian)纪(ji)念(nian)大(da)会(hui)时(shi)他(ta)指(zhi)出(chu)我(wo)们(men)要(yao)以(yi)同(tong)球(qiu)共(gong)济(ji)精(jing)神(shen)珍(zhen)爱(ai)和(he)呵(he)护(hu)地(di)球(qiu)为(wei)子(zi)孙(sun)后(hou)代(dai)留(liu)下(xia)一(yi)片(pian)生(sheng)存(cun)的(de)乐(le)土(tu)
——在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时,他强调,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
——在访问巴西期间,他说,中巴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带头共商共议,推动“同球共济”,合力应对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挑战。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一次次用“同球共济”,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整体趋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世界各国是合作还是孤立,是团结还是分裂,是拉手还是松手?
此次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习近平深刻阐释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以及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中国担当。
“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既损人也不利己”“各国应该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视为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好事,而不应该视为风险”……”小不点长出了一口气,一屁墩儿坐在了地上,看着大孩子们锻炼体魄。
何以“同球共济”?习近平的生动阐述,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同球共济”的倡导者,更是行动派。
今年以来,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让另一片场地中盘坐在一块块巨石上正在吞吐天精的一些老人也都露出笑容。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
今年,中国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宣布给予包括非洲在内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重大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主要经济体;中国宣布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被称为近年来中方面向“全球南方”、面向全球发展合作所提政策举措的一次体系式整合。
上(shang)个(ge)月(yue)在(zai)A(A)P(P)E(E)C(C)利(li)马(ma)会(hui)议(yi)上(shang)习(xi)近(jin)平(ping)说(shuo)中(zhong)方(fang)欢(huan)迎(ying)各(ge)方(fang)继(ji)续(xu)搭(da)乘(cheng)中(zhong)国(guo)发(fa)展(zhan)快(kuai)车(che)同(tong)中(zhong)国(guo)经(jing)济(ji)共(gong)同(tong)发(fa)展(zhan)为(wei)实(shi)现(xian)和(he)平(ping)发(fa)展(zhan)互(hu)利(li)合(he)作(zuo)共(gong)同(tong)繁(fan)荣(rong)的(de)世(shi)界(jie)各(ge)国(guo)现(xian)代(dai)化(hua)共(gong)同(tong)努(nu)力(li)“呜” 一阵狂风吹过,一片巨大的乌云横空,遮住了整片夜空,挡住了那仅有的一点星华,山脉中更加黑暗了。
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这是世界各国民之所望,也正是“同球共济”行之所往。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