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数量-掏品新闻中国有两千多年的集权历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在关心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官僚制度保持社会稳定性,第二就是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郭建龙所著的《财政密码》一书,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为我们揭开了财政与帝国命运之间那层神秘的面纱。
本书令笔者印象最深的点在于郭建龙能够把枯燥的经济概念与历史事件紧密结合,使得历史叙述不再仅仅是对过往事件的简单回顾,而是成为了一次对帝国兴衰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
比如作者谈到支撑现代经济和财政体制的三大基础分别是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和金融垄断,在汉代、唐代和宋代这三个朝代都能找到对应版本。可是十几年前,只有两个人满身是血的回来,其人没多久就死去了,唯有石云峰个人活了下来。
拿国有企业举例,郭建龙以汉武帝时期的以盐铁资源为主的官营产业作为对应版本。因为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耗尽了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资源,税收已经没有办法维持庞大的官僚体制的运转,汉武帝不得不通过建立官营产业来作为战争经费的来源以及弥补财政上的赤字。为什么要以盐铁资源为官营产业,因为那是民间的必需品,所以政府垄断前后形成的价格差实际上就是汉代政府的收入来源。
除(chu)了(le)写(xie)法(fa)上(shang)很(hen)考(kao)究(jiu)外(wai)全(quan)书(shu)的(de)逻(luo)辑(ji)性(xing)非(fei)常(chang)强(qiang)郭(guo)建(jian)龙(long)以(yi)时(shi)间(jian)为(wei)轴(zhou)从(cong)秦(qin)汉(han)至(zhi)晚(wan)清(qing)逐(zhu)一(yi)剖(pou)析(xi)了(le)各(ge)朝(chao)代(dai)的(de)财(cai)政(zheng)政(zheng)策(ce)及(ji)其(qi)影(ying)响(xiang)每(mei)个(ge)朝(chao)代(dai)的(de)财(cai)政(zheng)状(zhuang)况(kuang)都(dou)被(bei)置(zhi)于(yu)当(dang)时(shi)的(de)历(li)史(shi)背(bei)景(jing)之(zhi)下(xia)通(tong)过(guo)具(ju)体(ti)事(shi)件(jian)的(de)叙(xu)述(shu)和(he)财(cai)政(zheng)数(shu)据(ju)的(de)分(fen)析(xi)而(er)且(qie)郭(guo)建(jian)龙(long)善(shan)于(yu)通(tong)过(guo)对(dui)比(bi)不(bu)同(tong)朝(chao)代(dai)的(de)财(cai)政(zheng)管(guan)理(li)智(zhi)慧(hui)与(yu)失(shi)误(wu)进(jin)一(yi)步(bu)凸(tu)显(xian)了(le)财(cai)政(zheng)健(jian)康(kang)对(dui)于(yu)国(guo)家(jia)长(chang)治(zhi)久(jiu)安(an)的(de)重(zhong)要(yao)性(xing)
王莽币制改革与约翰·劳的货币实验
郭(guo)建(jian)龙(long)在(zai)书(shu)中(zhong)以(yi)西(xi)方(fang)历(li)史(shi)事(shi)件(jian)与(yu)我(wo)国(guo)古(gu)代(dai)王(wang)朝(chao)时(shi)期(qi)的(de)一(yi)些(xie)财(cai)政(zheng)政(zheng)策(ce)做(zuo)对(dui)比(bi)来(lai)让(rang)读(du)者(zhe)更(geng)深(shen)地(di)了(le)解(jie)到(dao)东(dong)西(xi)方(fang)财(cai)政(zheng)政(zheng)策(ce)的(de)探(tan)索(suo)和(he)尝(chang)试(shi)的(de)异(yi)同(tong)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认为王莽的币制改革和18世纪法国约翰·劳德的货币实验可以相媲美。
约翰·劳的货币实验是金融史上的著名事件。他提出以纸币取代金银币,并成立劳氏银行发行货币券。初期,由于纸币便携且能足额兑换金银币,获得了民众信任,成功缓解了法国财政危机。然而,后期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最终引发“密西西比泡沫”破灭,经济崩溃。这一实验揭示了信用货币体系的风险与挑战。
而王莽的币制改革和约翰·劳德货币实验如出一辙,王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货币制度,改革一共四次,共计创造了28种货币,并强行规定了28种货币的兑换比例,但市场拒绝接受这么多货币,导致改革失败。
王莽的币制改革极大的扰乱了市场,因为种类繁多的钱币投向市场后,老百姓是很难记住这些复杂的换算关系的,更难以辨认货币的真假,民众对于货币的混乱苦不堪言,如果他们使用之前的货币一旦发现会被政府发配边关,所以王莽导致当时的商业系统崩溃,可见金融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王莽也想过补救措施,就是发布货布和货泉两种货币,通过变相的方式,重新回归五铢钱的重量,但实际上已经无力回天了,经济崩溃很难修复。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无论是王莽还是约翰·劳,二者的货币实验,都演示了一个政权可以利用币制带来多大的灾难,就算依靠一个强大的政权,也无法战胜市场的力量。
郭建龙在介绍王莽币制改革的时候,还在书中列举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表格,对应着28种货币的面值和材质以及规格,是根据《汉书·食货志》整理的。不光是这个章节,本书有很多根据古籍整理的图表都能让读者更直观了解当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
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先驱与教训
汉武帝可以说在这本书中,出现次数和比例是比较高的。作者把汉武帝比作“两千年王朝财政的教科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汉武帝在中国财政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书中,作者列举了汉武帝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在列举汉武帝面临的财政危机时,郭建龙用了一段通俗的文字很直观地让读者能感受到汉武帝的压力当时是巨大的:“司马迁只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数字:这一年汉政府的财政消耗是上百亿。这个数字甚至超出了前几次战争的总和,是中央政府一年正常财政收入的数倍。”
实(shi)际(ji)上(shang)对(dui)应(ying)的(de)是(shi)史(shi)记(ji)平(ping)准(zhun)书(shu)是(shi)岁(sui)费(fei)凡(fan)百(bai)余(yu)巨(ju)万(wan)这(zhe)些(xie)史(shi)料(liao)的(de)原(yuan)文(wen)都(dou)放(fang)在(zai)注(zhu)释(shi)中(zhong)了(le)但(dan)显(xian)然(ran)白(bai)话(hua)文(wen)的(de)冲(chong)击(ji)力(li)是(shi)比(bi)文(wen)言(yan)文(wen)强(qiang)的(de)如(ru)果(guo)读(du)者(zhe)当(dang)初(chu)读(du)的(de)是(shi)史(shi)料(liao)原(yuan)文(wen)可(ke)能(neng)没(mei)法(fa)感(gan)受(shou)到(dao)到(dao)底(di)有(you)多(duo)大(da)的(de)财(cai)政(zheng)赤(chi)字(zi)所(suo)以(yi)郭(guo)建(jian)龙(long)把(ba)这(zhe)些(xie)史(shi)料(liao)尽(jin)量(liang)写(xie)的(de)通(tong)俗(su)化(hua)让(rang)读(du)者(zhe)能(neng)更(geng)直(zhi)观(guan)地(di)感(gan)受(shou)到(dao)当(dang)时(shi)西(xi)汉(han)政(zheng)府(fu)的(de)财(cai)政(zheng)状(zhuang)况(kuang)以(yi)及(ji)执(zhi)政(zheng)者(zhe)面(mian)临(lin)的(de)困(kun)难(nan)程(cheng)度(du)等(deng)
那么汉武帝面临如此艰巨的财政困难,他毅然决然地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包括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
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财政危机,更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树立了财政改革的典范。然而,汉武帝的财政改革也伴随着沉重的社会代价,如商人阶层的衰落、民间经济的萎缩等,这些教训提醒我们,财政改革需兼顾效率与公平,不可偏废其一。
北魏冯太后的“土地革命”
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的主持下,进行了均田制改革。这项土地革命最终成为了唐代的制度样板。
但在推行这项改革的时候,北魏执政者也面临了重重困难。
龙门石窟古阳洞 ,孝文帝为冯太后所建功德窟
均田令实行是按农户人口“计口授田”的制度。这一制度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并禁止土地买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族兼并土地的行为。
但北魏政府面临的问题是无法清楚地统计和管理户籍,因为政府给百姓分田地,必须清楚地掌握户籍资料。
所以为了保障均田制的顺利实施,冯太后还推行了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三长制通过设立邻长、里长、党长来加强对地方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和控制;新的租调制则规定了定额租税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结语
《财政密码》一书,让读者们了解到各个朝代财政制度的变迁与演变。
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对财政制度的简单描述上,而是深入剖析了财政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揭示了财政史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同时,作者也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话术把财政数据和历史典故、人物故事揉在一起,使得原本枯燥的财政史变得生动有趣。
本书还有一个可贵之处是本书结尾的附录,列举了大量的图表,比如各朝田亩丈量尺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统计数据,让读者可以在读本书的过程中穿插着配合附录的图表可以清晰地了解当时国家人口土地情况,可以直观感受到执政者当时面临怎样的情况,以及财政政策实施的难度。
本书实际上写清代的部分并不多,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一方面清代相关财政分析的书籍比较多,另一方面他希望读者们读完这本书后,对清代以后的历史时期也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郭建龙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其著作不仅限于描绘历史人物间表面的权谋较量,而是深入剖析了王侯将相及历史人物背后,那些驱动历史车轮向前的深层动因。
作者简介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的数十个国家,用游历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他们是村中最强壮的人,是狩猎与守护这个村落的最重要力量,也都在锻体,有人握着不知名的巨兽骨骼打磨而成的白骨大棒,也有人持着黑色金属铸成的阔剑,用力舞动,风声如雷。
已出版历史作品“密码三部曲”、《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丝绸之路大历史》、《失落的世界》,历史游记《三千佛塔烟云下》《印度,漂浮的次大陆》《穿越蒙古国》《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等。译有甲骨文丛书的《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文/袁立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