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
作者:章碣 朝代:唐代诗人
- 百忧集行原文:
- 不道人閒,消得浓华如许色。有情无力。殢着人相识。阅尽兴亡,冷泪花前滴。真倾国。沈香亭北。此恨何时释。
长相忆,欲写锦书迟。几个伤心眠又减,一春无病瘦难医。欲说又瞒伊。
金甲云旗尽日回,仓皇罗袖满尘埃。浓香犹自飘銮辂,恨魄无因离马嵬。南内宫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唯馀坡上弯环月,时送残蛾入帝台。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帘低晓露湿,帘捲莺声急。欲起把箜篌,如凝綵弦涩。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
阊门杨柳散秋阴,斗酒相看一片心。日暮江头乘舸去,寒山回首白云深。
- 百忧集行拼音解读:
- bú dào rén jiān ,xiāo dé nóng huá rú xǔ sè 。yǒu qíng wú lì 。tì zhe rén xiàng shí 。yuè jìn xìng wáng ,lěng lèi huā qián dī 。zhēn qīng guó 。shěn xiāng tíng běi 。cǐ hèn hé shí shì 。
zhǎng xiàng yì ,yù xiě jǐn shū chí 。jǐ gè shāng xīn mián yòu jiǎn ,yī chūn wú bìng shòu nán yī 。yù shuō yòu mán yī 。
jīn jiǎ yún qí jìn rì huí ,cāng huáng luó xiù mǎn chén āi 。nóng xiāng yóu zì piāo luán lù ,hèn pò wú yīn lí mǎ wéi 。nán nèi gōng rén bēi zhàng diàn ,dōng míng fāng shì wèn péng lái 。wéi yú pō shàng wān huán yuè ,shí sòng cán é rù dì tái 。
dàn jiàn zuò gē zòu kǔ shēng ,yè jū wáng mén bú chēng qíng 。
lián dī xiǎo lù shī ,lián juǎn yīng shēng jí 。yù qǐ bǎ kōng hóu ,rú níng cǎi xián sè 。gū mián chóu bú zhuǎn ,diǎn lèi shēng xiàng jí 。jìng sǎo jiē shàng huā ,fēng lái gèng chuī rù 。
chāng mén yáng liǔ sàn qiū yīn ,dòu jiǔ xiàng kàn yī piàn xīn 。rì mù jiāng tóu chéng gě qù ,hán shān huí shǒu bái yún shē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①幽篁:幽深的竹林。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③秋:收成。一作“收”。
⑸犹:仍然。
③鹞: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罗:捕鸟用的网。
相关赏析
-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钓鱼台,即浙江富春江畔名隐士严子陵之钓鱼台。“野鸥猜”,典出《列子·皇帝》:“海上之人有好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此典本说人若有世俗机巧之心,鸥鸟则不肯与之做伴。此句有自愧之意,自己为了生活,长期寄身官场潜规则的想法,不如酸斋清俊脱俗。“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今日终于重上钓鱼台,只见白云悠悠,青山隐隐,忍不住开怀畅饮。“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畅饮过后,张可久审视平生,觉得自己俗心未绝,尚称不上真正的隐士。扪心自问,自己尽管长期寄身官场之中,却并无伊尹、周公那样的安邦济世之才;尽管喜欢饮酒,却又不如刘伶、阮籍那样忘情;尽管终生填词作曲,但那些“清词丽句”早被李白、杜甫用完了,自己仅能拾其牙慧、替其还“债”而已。这三句的“自我检讨”,看似自嘲意味甚浓,实则暴露了张可久内心深处说不出来的酸楚:回首人生,竟无一事可引以自得!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作者介绍
-
章碣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